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跨学科的课程融合

发布时间: 2016/4/18 13:33:00 访问次数: 1844
 

 

        201648日,高二文科班进行了《我在北京——抹不去的文化印记》学习实践系列活动的展示评比环节。这次系列活动由高二语文备课组和政治备课组联合组织。

    这次活动起于“一次有特色的寒假作业”——“寻找北京的特色”,它以学生制作的小报形式呈现,在语文老师张清的组织下,学生完成了寒假成果的展示。



     这次活动由“一次高端对话”促进——本学期,适逢政治课学到了《文化与社会》部分,于是张清老师和政治老师潘蔚便在一次研究教学效果的对话中决定携手组织一次跨学科的学习实践活动,并在两个文科班同时推进。

 

     这次活动渗透“课程化的设计理念”——从素材的分类、整合,到学生的分组、选题,再到展示形式的设计,活动历时近一个月。最终确定北京的名桥、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文玩、北京的方言、北京的饮食五个方面作为PK代表。语文教师从文化底蕴、语言描述等方面对学生选材内容进行指导,政治教师从政治经济学方面、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进行把控指导。

 

 

     这次活动“效果良好,意义重大”——活动的展示评比环节,邀请到了我校语文学科和政治学科的老师们作为评委。活动现场,老师、同学们欣赏到了各组同学展示的承载着北京传统文化桥模型、四合院模型、笔墨纸砚等,还品尝到了同学们准备的有代表性的老北京小吃;透过这些外在的“形”,各组的展示同学还交流了北京文化内在的特质、价值,以及当下传承中的发展与创新、建议与畅想。将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学习融入到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之中,将庞杂的内容解读架构在跨学科的引领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使教师成为了“指导者”,使学生成为了“学习主体”。

 
 

    在活动结束时,范校长深有感慨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高兴”:为有机会走进高二年级参加这样一次特殊的教学活动感到高兴;为品尝到了近50年来未敢触碰的“豆汁”感到高兴;最为高兴的是看到了这样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课程的融合!最后,校长为同学们的踊跃展示点赞,也为这些有想法、肯与付出的优秀的教师点赞!

 


    “传统教学”
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过多地关注知识的接受,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真正学习需求的人——生命主体。

作为教师只有从“人”的角度把握教育,才能赋予教育整体性、有效性的意义,那么,如果各学科教师都能从这个意义上的去考虑本学科的教学,则更容易找到不同学科的共同本质——人的塑造。

    学科知识与内容间有很多交集,有很多可以相互补融的地方,因此,立足学科本位,向其它学科进行多维渗透,进行学科间有效整合,是充实课堂、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高二语文备课组和政治备课组的教师们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范式,让我们循着他们的步伐,走向更高、更远!

 
 
推荐】【字体: 】【打印】【关闭